在各大社会化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这一个话题长期以来被视为“禁区”,如果你想窥探一下相关这类的产品,也得用“大人玩具”之类的关键词代替。真实的生活里,公开谈论与其有关的种种,大概率会招致周围人群异样的眼神。
据艾媒咨询有关数据,市场规模2023年已达1794.3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2081.3亿元。
最近,广东中山的成人玩偶制造商金三玩美(WMDoll),凭借一款接入ChatGPT、Llama等大模型的AI硅胶娃娃MetaBox,惊艳了整个市场。
因为其重新定义了人类与硅胶娃娃的关系,将“单向输出”升级为“双向互怼”,让冰冷的模具有了“灵魂”,甚至成为了情感大师。
这块“闷声发大财”的千亿级市场空间,因为AI的存在,正在实现成人用品从“生理工具”向“情感伴侣”的跃迁,人机恋或许真有可能是在未来成为主流。
大萧条时代,少钱没房,工作不详,人们开始主动断绝高消费行为,勒紧裤腰带,只渴求照顾好自身基本需求。
如京东、饿了么、美团,都推出过相关板块,提供的产品简单粗暴、脸红心跳,情趣内衣、飞机杯、避孕套、跳蛋等等,都是为了人类性福生活那些事。
可问题在于,传统的主打一个自我慰藉,可以填补生理上的需求,但久了就会腻,因为如伴侣般的情绪价值始终难以突破。
如金三玩美推出的AI智能系列“MetaBox”,不仅颜值拉满、皮肤柔软,还提供了8种不同的“性格”供用户选择,包括温柔、知性等。
比如,若用户这次表现比上次好,娃娃会给出夸赞,反之如表现不佳,娃娃也能提供安慰——“没关系,2分钟也很厉害了”。
除了提醒你按时吃药、注意休息之类的温柔性格,若你长期口吐芬芳,AI娃娃会默默将你标记为“暴躁老哥”,某天突然回怼:“您今天的语言风格,建议去隔壁拳击馆发泄呢。”
据WMDoll负责人Max透露,研发团队烧了至少100万元,才让娃娃学会“察言观色”——通过长期对话构建用户画像,甚至能根据互动记录调整情绪反馈。
新一代AI硅胶娃娃的价格相对合适,如MetaBox娃娃的售价在1500-2000美元之间(约合10880-14507块钱),有趣的是,AI交互功能需要先支付100美元的订阅费,如果后续停止订阅,AI就会失效变回普通的硅胶娃娃。国内最快预计4月上架。
目前从全世界来看,做AI硅胶娃娃的厂家并不算多,但在未来势必会成为这块领域的一大趋势。
当然,一片火热态势的背后仍有需要担忧的点,如隐私、伦理与“情感诈骗”等技术伦理争议,有用户担忧对话记忆模式会造成隐私泄密,毕竟你肯定不想别人看到,“在人前西装领带,人后如放浪野猫”的一面。
未来学家伊恩・皮尔森博士曾预测,到2050年机器人性行为将比人类性行为更普遍。
伴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机器人的熟悉和情感联系的建立,人们对机器人性行为的接受度将逐渐提高。
而之所以盯上市场,一种原因是这个行业的利润太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需求挖掘经济,性观念的逐步开放使得这里的市场规模远未达到上限。
据相关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行业平均利润可达300%左右,普通的避孕套、润滑液等产品利润相对低些,在200%-300%;而一些特色的情趣玩具、高端娃等利润则较高,能达到500%以上。
在金三玩美入场之前,硅胶娃娃市场主要以日本为主导,当时日本的硅胶娃娃价格普遍在8-10万元,其创始人刘江霞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金三玩美入场后把价格打到了不到10分之一,由此可见该行业的利润之丰厚。
但价格下探的同时对应的是市场规模的井喷式发展,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21中国女性健康白皮书》显示,在线上消费市场中,女性的消费占比日渐攀升,增速明显高于男性。
要知道,彼时的还在跟“低俗下流”挂钩,生活用品的概念也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销售位置大多处于二级或更低位置,有如此成绩算得上成功。
而如今,伴随着性观念的转变,以及“悦己消费”和“她经济”的崛起,女性的需求开始得到重视。
如“大人糖”“司沃康”“歪歪马”等女性情趣品牌接连收获成功,2024年大人糖的一款鸡蛋型的小玩具销售额达到了2727万元,震惊市场。
所以在女性娃娃技术细节设计走向成熟时,一批批男性娃开始浮出水面,填补了市场的空缺。
现在看来,这是所有人共同的欲望释放催生出的大生意,尤其当AI技术使得有关产品越发贴合需求后,未来能够畅想的空间还很大。
从ChatGPT的诞生让人类第一次与代码“谈人生”,到AI硅胶娃娃的崛起,让技术革命直接闯入了人类最私密的卧室。
的确,还记得互联网时代下盛传的一句至理,所以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再做一次,而如今在DeepSeek浪潮下,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AI再做一遍。
2025开年咱们已经见证了这一趋势,一众向来傲娇的互联网大公司宣布拥抱DeepSeek,之后走在时代科技前沿的新能源也开始臣服在DeepSeek脚下。
甚至于政务服务工作也紧跟技术变革的新潮流,“AI公务员”的上岗让一众“做题家”目瞪口呆。
就拿市场营销领域来说,半年前AI生成式广告创意还属于行业热议话题,但现在几乎每个营销人都配备了DeepSeek、GPT-4、Midjourney和Sora等,可以说AI已经从一个前沿技术,逐渐转变为日常工作的超级助手。
只是这一盛况不禁令人担忧,目前AI在复杂情感与创意领域,以及需要高灵活性与适应性的工作场景中还尚显不足,当这里被通关的时候,留给人类的还剩下什么?
在电影《摩登时代》中,工人们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被纳入了工业生产的节奏和逻辑之中。
而在AI时代下,到底是人类驯化AI,还是AI逐渐塑造新人类,这无疑是个需要警惕的问题。
例如硅胶娃娃的AI化看似是技术赋能的胜利,但仍有一些值得担忧的地方,我把这个难题抛给了DeepSeek,看一下它的回答:
“万物皆可AI”的盲目乐观:AI对话、微表情等技术突破令人惊叹,但距离真正的“情感理解”仍有鸿沟。当前AI仅是模式匹配的“高级鹦鹉”,而非拥有意识的“生命体”。
“需求创造市场”的单向逻辑:资本将孤独包装成“千亿赛道”,却忽视技术滥用可能加剧社会疏离。当马斯克的人形机器人与情趣娃娃共用同一套AI模型,人类对技术的定义权正在流失。
“效率至上”的价值霸权:AI让硅胶娃娃从“生理工具”变为“情感伴侣”,但效率提升不等于幸福增值。当陪伴需要按月付费,情感沦为可量化的服务,人性的温度恐被算法冷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刚刚,1.8米高机器人半马夺冠:2小时40分,途中摔倒后爬起来继续跑!公司CEO:里程碑意义!有机器人“累到头掉”,坚强无头奔跑
白宫慌了!“将设工作组紧急处理对中国加征一定的关税危机”!“美国反对美国”正在上演:砸商人饭碗、乱农民生计……华尔街知名大佬发声
男子带10名女子吃烧烤逃单,事后有人加老板微信认领:“就不给钱”“爱咋咋地”
洞穴潜水失联3天奇迹生还,大量细节首次披露!当事人讲述生死7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