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86-760-88295023

精密液态硅胶模具

新闻多一度丨“易容术”在现实中上演 这种新型犯罪手法需警惕

  近日,江苏徐州,上海等警方陆续公布用硅胶面具“换脸”伪装进行作案的案例,引发公众关注。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这些硅胶人脸面具是从哪里来的?制售硅胶人脸面具涉及哪些法律风险?又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

  日前,江苏徐州警方公布了一起破获的系列盗窃案。6月5日上午9时许,徐州铜山公安分局利国派出所接到报案,辖区多个农户家遭遇盗窃。民警迅速出警现场勘查发现,嫌疑人采取“白日闯”方式,直接暴力手段破开农户门,随后在受害人家翻箱倒柜,盗走现金、首饰、数码产品等物品。经初步侦查,当天上午共有5户家庭遭到盗窃,案值在3万元左右。

  大概1个小时左右,街面巡查民警反馈,发现了嫌疑车辆踪迹,随后,民警驾驶车辆对嫌疑车辆进行拦截,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嫌疑人王某今年42岁,多次因为盗窃、抢劫获刑,累计服刑时间近20年,今年4月才刑满释放。值得一提的是,实施作案时,嫌疑人往往会穿着网上购买的电力部门工作服,一旦遇到受害人返回,他就谎称是自己是电力检修人员。他还贴身携带从网上购买的硅胶面具,预备随时进行“换脸”伪装,逃避警方追捕。经初步查实,该嫌疑人涉案近20起,目前,该嫌疑人已被刑拘。

  今年3月6日凌晨2时许,上海闵行公安分局梅陇派出所接到某小区多户居民报警称家中被盗。闵行分局刑侦支队与派出所民警立即前往现场勘查,发现4户被盗居民家都位于一楼,且都是窗户被撬情况。经清点,被盗物品包括6000余元现金、黄金吊坠、翡翠手镯、品牌手表等,价值10万余元。接到居民报警后,上海闵行警方迅速行动,次日在外省市将嫌疑人通某抓获并追回全部赃物。

  经审讯,嫌疑犯通某承认其为了盗取财物,特地从网上购买了老年硅胶影视面具进行“换脸”伪装,以躲避公共视频监控。

  2020年,广东佛山三名男子为躲避监控,戴了硅胶面具进入一间网吧,其中一人将事前准备好的假身份证扔到地下,转移受害人的注意力后,偷走了受害人的手机。最终,警方抓获嫌疑犯,在场还缴获硅胶面具和假发等一批作案工具。

  公开资料显示,硅胶人脸面具由特种硅胶或类似材料制造成通常应用于电影、电视剧或舞台剧化妆。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据法治日报报道,多个电子商务平台以“人皮面具”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该词语已被系统屏蔽,显示“没找到相关商品”。但更换关键词比如“硅胶面具”,就能看到不少商家,所售产品有“面具成人全脸硅胶头套”“易容真人换脸皮人皮面具”“老年硅胶面具人脸全脸”等,价格在几元至几万元不等。

  一些商家推出明星面容仿真面罩,声称可以高度还原明星的面部特征,效果逼真;一些商家提供现有的模型头套,价格高达3000元;还有商家宣称可提供面具、头套“私人定制”服务,核心卖点即“超逼真”“仿真定制”,价格根据面具复杂度和精细度而定,约3000元至2.5万元,从下单到制作完成大约需要1个月时间。

  问及定制服务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时,有商家这样回应:“如果能找到3D扫描,就可以将电脑扫描尺寸发给我们。假如没有,就提供照片、头、五官的尺寸和360度人脸照片。”

  这意味着,顾客只需提供照片,或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人脸图像和360度人脸照片,商家就能依据这一些信息制作出一张人脸面具。

  有业内人士指出,硅胶人脸面具最开始用于影视表演和角色扮演,或是满足一些人对于疤痕遮盖、容貌修复的需求。不同价格的硅胶面具,仿真度也不一样,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多为玩具类型面具。通常价格越高,仿真度就越高。

  我国民法典严格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具体包括了肖像权、隐私权等子权利。如果仿照他人相貌,制作人皮面具并且对外销售就是明目张胆触碰法律红线,应当承担对应民事责任。

  厦门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刘炯指出,人脸面具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模仿自然人的生物特征

  如识别性、独特性和唯一性“购买者使用人脸面具,可能逃避监控识别,增加嫌疑犯和违法者身份确认的难度。人脸面具还可能被用于绕过人脸识别技术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盗窃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表示,如果人脸面具是模仿特定人的面部特征而制作就可能属于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制作、使用,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因此未经允许使用此类人脸面具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名誉权侵权的民事责任。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建议,可基于风险大小的不同,对人脸面具的生产和销售根据逼真程度和用途来进行区分监管。对那些高度逼真甚至能够以假乱真、可能被用于欺骗人脸识别系统或误导他人的产品,应当受到严格监管,因为其侵权和违法犯罪的风险更大。相比之下,明显为节日装饰或明显非真实的面具,由于其娱乐性和较低的误导风险,则应当受到较少的限制和监管。

  厦门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刘炯建议,在定制人脸面具时,应当要求业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用途审查。对于高度逼真的面具,应当在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和审核。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翁小平提到,人脸面具在影视、游戏等行业有其应用价值,应通过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促进技术发展,也能够最终靠引导和规范,确保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同时也要加强公众教育,共同应对人脸面具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

  硅胶人脸面具制作、销售、使用,绝不能乱来。这其中,监管层面首先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对人脸面具的生产和销售,不妨根据逼真程度和用途来进行区分监管。尤其是对能够以假乱真、可能被用于欺骗人脸识别系统的产品,须从严监管。再如,在生产销售端,也要在产品上明确标记其用途、提供使用指南、强调合法合规的使用场景。

  其次,在法律和法规层面完善对相关乱象的规制。诚如受访专家这样认为,加强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的建设,明确界定人脸面具的合法与非法用途。

  通过完善法律和法规,既规范行业的发展,又在保障合法需求、合理使用的同时,减少和降低人脸面具被用于侵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风险。就此看,相关方面当依据市场发展状况及已曝光的问题,对其定规立矩。

  平台和商家不得侵犯消费者权益或违反市场管理规定,而如果售卖的人脸面具被用于非法目的,比如从事诈骗、盗窃身份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犯罪活动,则相关主体都要承担对应的法律责任。对此,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商家要合规经营,谨防沦为不法行为的帮凶。

  说到底,硅胶人脸面具制作和销售所带来的风险,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暴露了各层级监管、审核的滞后性。因此,各方不妨以此为契机,积极介入,把控分寸,形成合力,规范硅胶人脸面具的制作与销售,莫让其沦为违法犯罪的工具。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21年,女儿77岁的林豆豆拄着拐杖,拖着病体参加四野子弟聚会!

  芬兰总统称如果北京愿意,一通电话就可结束俄乌冲突,外交部: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制造者

  一加海外官宣 7 月 16 日举行发布会,有望发布 Nord 系列手机

  荣耀Magic V3对比小米MIX Fold4:参数均清晰,谁会成为巅峰?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Copyright © 2018-2025 Gaoyuan Precision. 小9直播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09465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