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86-760-88295023

精密塑胶包胶模具

可喜可贺——小米获得独立造车资质

  一个车企只有拿到造车资质,才能成为真正的汽车生产商。否则只能算是造车的设计师。

  小米的主营业务是造手机,也是靠造手机起家的。如今拿到了造车资质,这代表着官方对小米能够生产合格汽车的认证。也代表着小米汽车能自己组建生产线生产汽车,不用再找传统车企代工了。

  拿到造车资质,只是小米集团进军汽车行业迈出的第一步,未来能否赢利、销量如何还是要靠产品说话的。

  造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不是造手机,更不是找几个技术工人组装大号电动老头乐。

  一个造车企业产出的正规汽车,重量超过一吨,至少能承载四个人,最快可以跑到时速160公里以上。这样的一个产品,如果不设置门槛,任由大家胡来的话,那是要出人命的。

  和其它的很多行业一样,造车也是需要有资格证,持证上岗的。造车企业在正式生产汽车之前,必须要进行有关的技术审查和质量安全审查。造车资质属于新能源造车企业的命门,也是造车企业一定要跨过去的门槛。

  这几年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各大资本的加入,慢慢的变多高科技公司瞄准了造车业务。随之而来的就是造车牌照资质审批的收紧。近年来,各级机构为避免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对新申请的造车资质审批都很严格,准入的门槛非常之高。有关部门对造车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规模、工艺水平、质量保障、销售、售后能力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要达到准入的门槛。并且要对企业法人的设计研发能力、试制试验能力、质量担保能力、核心知识产权情况做考核审查。

  如今很多造车新势力为了拿到造车资质能够说是不惜血本。比如小鹏汽车,花了12.5亿收购了福迪汽车的资质;而理想汽车则花了6.5亿收购了力帆汽车的资质。如今的蔚来汽车,更是豪掷31.58亿收购了江淮汽车的部分资产。

  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早一步拿到资质,就能早一步抢占市场先机。拥有了造车资质,也就可以摆脱对代工厂的依赖。毕竟自己造车可以由自己说了算,对于小米的核心设计思路也能够执行的更为精准到位。自己造车更有助于进一步控制产品的品质,可提升效率和利润率,从而增加自己在汽车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自主造车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能够造车和能够造出好车,是两个概念。如今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很多都像是刚刚会蹒跚学步的孩子,对比传统的燃油车企业,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优化改进。

  自主造车虽能脱离传统车企的束缚和制约,但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会失去传统汽车积累的各种可靠的制造经验和事故教训。很多传统的燃油车企业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发研制历史和经验技术的积累。燃油车上的每一个零件的制造,都是经过上百年的一直在优化和检验后才定型并产出的产品。燃油车上每一个部件,在面临各种极限考验时几乎都能做到安全而又可靠的。

  而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出也是要被人使用的。一辆汽车在销售后几年到十几年的使用的过程中,要面临各种复杂的工况和情境考验。如何能做到安全可靠的同时,又能节省本金,能够在省电的同时提高续航能力,做到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能的平衡,这是非常考验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的。

  如果没有多年的积累和制造经验,新能源电动车是不太可能在这一方面超过燃油汽车和混动汽车的。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如日中天,但是我们却看到,有很多高科技造车势力的思路是堆配置。拿着生产手机的那一套思路在汽车中堆砌大冰箱,大彩电,高调宣扬把沙发搬到汽车里。

  与此同时,他们对车辆的安全可靠性,续航能力的关注度并不高。他们的宣传卖点都是那些可提升乘客舒适性的东西。而对于一个交通工具最看重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却少有宣传。

  我最担心的是,小米在未来的造车过程中落入生产手机的定式思维里。拿到造车资质,对小米来说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能造车并不意味着着能造车好车。小米的汽车产品好不好,要在未来的时间里靠消费者和市场来检验。小米未来的路还有非常长,考验还有很多。

Copyright © 2018-2025 Gaoyuan Precision. 小9直播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09465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