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出版集团主办,依托四十余年专业期刊《父母必读》《少年科学画报》开展内容生产,多年来,不断探究广大父母的养育痛点,以图文、短视频、电商、在线课程等多元内容,为亲子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智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北京市妇联自2020年开始,联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每年推出一个家庭教育主题,系统化传播家庭教育方法的理念。2020年,以“陪伴,我们在一起”为主题,倡导家长和孩子高质量陪伴、一同成长。2021年,以“感恩”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共同生活的亲属厚植“爱党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2岁左右的宝宝,身体和心理都在急速地发展,他们逐渐发现,自己不用爸爸和妈妈帮忙就能干很多事情。
比如可以自如地走来走去,可以用积木搭一个在他们看来超级棒的“小房子”……
小家伙很想试探一下自己究竟能不能做成,同时也探一探父母“禁止”的底线究竟在哪儿。
而当这种热情洋溢的甚至有点儿偏激的自主愿望不被理解时,还不大会清晰表达自己的小家伙自然会用大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啦。
比如父母之间常常发生争吵,那么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宝宝也就潜移默化地“继承”了这种沟通方式。
这种情绪化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暂时由于害怕而有所收敛,但实际上更强化了情绪化的沟通方式,孩子体会到的是,谁脾气大谁说了算。
首先,要满足孩子诸多的生理需要,比如宝宝饿了、累了、困了的时候,爸爸和妈妈要及时作出针对性的反应。
其次,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要尽量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要尊重他的喜好、节奏和空间。
当孩子的需要得到了恰当的满足,自己的空间被尊重的时候,你会发现,宝宝很听话呢!
比如宝宝想自己穿鞋子妈妈却非要替他穿好,宝宝想自己吃饭,奶奶却坚持要喂给他吃……这样宝宝不发脾气才怪!
所以,在和宝宝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顾及宝宝的自主愿望,由他来决定玩什么、怎么玩,由他来决定要不要父母参与或帮助。
如果宝宝想尝试自己做,就让他做好了,做不好、慢一些也没关系,弄坏一点东西也别计较,只要我们保证孩子不出危险就行了。
如果宝宝发脾气时不怎么说话却喜欢摔东西、打人,很可能是因为他的情绪还不能通过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
尽管宝宝在这个年龄已经能说不少话了,但是很多复杂的情感还无法完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于是便开始“武力解决”了。
这时候,爸爸和妈妈首先要平复宝宝的情绪,比如把宝宝抱到怀里,轻轻地抚摸,语气温柔地说:“宝宝不高兴啦,宝宝为啥不高兴啊?妈妈真的很想知道……”
很多时候,爸爸和妈妈能够最终靠“猜”帮宝宝学习表达,但千万别忘了留更多的机会给孩子自己去体验“说比闹更有效”。
原标题:《家庭家教家风丨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4个方法帮你安抚ta的小情绪!》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 上一篇: 塑料行业或将出现油价飙升负面影响的首个迹象
- 下一篇: 如何安抚孩子情绪帮他们更好地应对中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