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习主席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饱含深情、催人奋进。
2023年,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一线,广大干群全力以赴、奋力拼搏,拼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各项事业保持良好态势,为开创海南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打下良好基础。过去一年,大家有何收获?新的一年,又有哪些期许?今天,海南日报推出新年特别策划报道,让我们同海南自贸港奋斗者一道,共赴新的春天。
2023年12月31日,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云龙产业园的海南大胜达纸浆模塑环保餐具智能研发生产基地一期生产车间里,一条条高速运转的全自动流水线给出答案
经过制浆、成型、模压、烘干、整型、切边等工序后,这些原本被人嫌弃的“垃圾”摇身一变,成了“抢手”的可降解环保餐盒、纸杯与托盘。
有多“抢手”?“产品还没下线,就已经被全部预订。”指了指厂房里一摞摞准备打包装车的成品,海南大胜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胜达公司)总经理张林喜上眉梢,“自2023年8月底投产以来,我们就不断接到新订单。”
“得知海南全面禁塑后,我们谋划了这个总投资超5.5亿元、年产3000吨纸浆模塑环保餐具的智能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并于2021年12月落户海口。”张林说,按过去的经验估算,该基地一期、二期原本都要到2024年才能竣工投产。
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得益于一群“店小二”的助力:省、市有关部门不仅成立服务专班,还配备了企业秘书,让项目从供地用地到建设规划、施工许可等各种手续的办理,均得到“一对一”的精准跟踪服务。
如此一来,该项目一期得以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整体工期缩短了近一年时间,投产时间也比预期提前了10个月。”张林说。
一期竣工投产,是大胜达公司2023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展望2024年,张林更是充满期待目前项目二期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新年一开年,生产设备就将陆续进场安装调试。
“在总结一期经验的基础上,项目二期将引进数条全自动生产线,探索打造智能化熄灯工厂。”他表示,项目全部投产后,该公司将充分的利用自贸港优惠政策走“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助力云龙产业园加快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完整产业链。
桥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前往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及江东新区沿线余名工人仍在紧张有序施工,为最后的完工加足马力。
2023年12月31日一早,正值元旦假期,中铁上海工程局美兰国际机场快速通道项目党支部书记李泉泉跟往常一样,来到美兰国际机场快速通道项目桂林洋公园大道南侧东坡大道匝道查看施工情况。
“每天都有变化。”李泉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目前美兰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工程总体进度完成约99%,项目主体已建成通车,上下匝道也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通车准备,剩余白驹大道改造和桥梁阻尼器安装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回顾这一年,李泉泉见证了美兰国际机场快速通道项目从无到有,见证了这里的崭新崛起。
2022年10月30日,美兰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开工建设,2023年10月29日,项目主线桥实现通车。
12个月通车,李泉泉深知这背后的艰难。“无论是进场还是建设,我们都在创造速度。”这期间,项目团队成功克服了工期紧张、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窄、天气恶劣等多重困难,通过技术创新,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从基础到上部结构的逐渐完善,最终到整个工程的全面完成,这条5.37公里的主线桥犹如一条巨龙,贯穿海口江东片区。
“快速通道按计划通车,体现了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帮扶力度,也展示了参建各方在面对各种挑战时的协同配合和高效管理。”李泉泉和记者说,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复杂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为项目的高质量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的一年,美兰机场快速通道项目将聚焦于剩余工程建设,包括附属结构和白驹大道改造。“我们将高效推进,争取尽早完成竣工验收投入运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服务。展望未来,项目的运营将成为关键焦点,注重交通管理、维护和安全,为社区创造更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海口建工集团路桥公司美兰机场快速通道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12月31日,元旦假期第二天。上午10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花卉研究中心主任杨光穗准时出现在位于儋州的中国热科院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圃里。热带兰、睡莲、三角梅、朱槿、红掌行走间,她时不时俯身,用手捧起花朵,仔细观察长势。
“做科研,本就是没假期的嘛。”见海南日报记者来访,杨光穗笑着说,春节前夕,大量花卉即将上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出品质量,花卉研究人员要忙着进行各种技术调控、测试、数据采集分析,基本就在基地和实验室来回跑。
这些年,杨光穗和小组成员始终在为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带花卉品种努力奋斗。“2023年11月,我们在海口举办了热带花卉新品种推介会,团队选育的150余个花卉新品种集中亮相,每个新品种都经过长期科技攻关,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对这场推介会,杨光穗印象深刻。
“这场推介会是对团队近年来科研成果的一次检阅和展示。”杨光穗回忆,当时,他们和多家省内外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因规模大、品种多,这场推介会也被业界称为“海南花卉种业创新道路上的里程碑”。
实际上,选育新品种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过程。以红掌为例,每年,科研人员至少要进行杂交组合300对、播下约10万颗种子,才能得到几十株候选株系,再进入下一步的测试环节如此操作重复多次,只为等待一朵令人满意的花。
近年来,在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和长期坚守下,中国热科院热带花卉研究中心的创新实力不断的提高建成资源保存量和丰富度位居世界前列的种质资源圃,突破花期不遇、杂交不亲等瓶颈,成功培育石斛兰、红掌、三角梅等花卉新品种,获农业/林业新品种权28项。
“我们要继续加快科学技术创新的步伐,研究新品种种苗繁育技术,把更多自主培育的品种推向市场,发展壮大美丽经济。”谈及未来的工作方向,杨光穗说。
2023年12月31日,“80后”医学博士秦庆广依旧忙碌。作为海南省人民医院屯昌分院副院长,他正在为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的一桩“大事”而忙碌2024年1月2日,省院派驻屯昌分院第二批医护骨干共计13人将到岗,他得提前一一协调各科室门诊及病房轮班安排,确保每一名派驻骨干在新岗位上展现新作为。
“这一年来,工作岗位与环境都发生了大变化。”秦庆广介绍,2023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屯昌县人民医院,通过派驻省医管理团队和医疗技术骨干等托管模式,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病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医优质的诊疗服务。
此前,秦庆广一直担任海南省人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从省级三甲医院科室业务骨干,转变为县域医院管理团队主力,这对他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一方面,要负责医护人员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协调推进屯昌分院老年病康复中心的学科发展、设备引进等各项工作。
在各方努力下,2023年9月,屯昌老年病康复中心建成投用,目前已设置24间病房共计48个床位,由秦庆广兼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开展老年病治疗、残疾人康复、术后康复等,诊疗效果受到各方肯定。
谈及新年期盼,秦庆广说,他将结合县域医院的资源实际,务实做好“传帮带”提升小组成员的诊疗水平,一直在优化各项诊疗服务,切实为患者提供省级医疗技术;尤其利用好屯昌南药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个性化特色诊疗模式,为老年患者提供中医养生、中医理疗、南药康养等服务。
作为海南在建的最大的水工项目,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的建设如火如荼。参与这一项目的建设,让我倍感自豪。每天来到工地,看着工地上一点点的变化,看着一艘艘货轮进出码头,我近距离感受到了海南自贸港的蓬勃兴起。在新的一年,我将和同事一起,扎下身子,在海南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紧抓工程质量,努力把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
中交四航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吴宝松(整理/林书喜)
过去一年,在大家的共同保护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山更绿、水更清了,生物多样性和ECO的质量和稳定能力逐步提升。周边社区里,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政府和群众对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慢慢地加强。作为一名基层护林员,2024年,我要逐步维护好热带雨林保护的成果,加大社区宣教力度,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水满管理站站长王道真(整理/谢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坚持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的一年,创新是我们公司不变的主题。我将带领公司科研人员坚定信心,面向大众的健康医疗需求,围绕底层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攻克缺少治愈手段的疑难杂症,以海南创新、海南制造为助力,让优质医疗研发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整理/计思佳)
刚来山地村时,我心想,无论如何要为村民做点实事。过去两年,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工作困难,引进多家企业、发展多种产业。看着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我也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很有成就感。2023年,我们尝试在村里建设鸸鹋种鸟养殖示范基地,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对于2024年,我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我想在这里做更多贴心事,让乡村更有吸引力。
省卫健委派驻定安县雷鸣镇山地村驻村罗运海(整理/林芷羽)
过去一年,我作为学生代表,在校史馆为各行业领域嘉宾讲解海医发展史;利用暑假时间,跟随学校社会实践团队进一步探索基层医疗人力资源相关配置;热情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种种实践增长本领和见识。
在新的一年,我将抓住在学校学习的宝贵机会,利用各类平台努力去提升自我,争取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在火热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浪潮中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海南医学院2021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王优(整理/黎鹏)
原标题:过去一年,我们这样走过 2023,书写不平凡的一页 2024,我们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