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6日召开的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2023年度厦门市科技奖获奖项目重磅揭晓,涌现出一批厦门市近年来科学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些获奖项目和个人,充分反映出厦门市深入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工程,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取得的突出成效。
厦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一直在优化,创新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不断涌现。60个获奖项目中,企业为主或参与完成的成果有47项,占比近80%,共获得发明专利673件,累计实现产值686亿元,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为厦门市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近年来,厦门市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充分的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力军和企业生力军作用,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突破。此次一批奖项取得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例如,厦门理工学院联合弘信电子等四家单位,围绕FPC产业中的瓶颈问题,经多年产学研联合攻关,掌握了FPC(柔性电路板)卷对卷生产制造关键技术,促进我国FPC产业的发展;厦门钨业、华侨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高性能非球面玻璃镜片制备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粘结相碳化钨基硬质合金超精密光学模具,大大降低了下游高端光学企业的制造成本,提升了我国光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市科技奖的获奖者中,青年科研人员占据了主体地位。青年科技工作人员逐渐在厦门科学技术创新中挑起大梁,成为全市科学技术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主力军。获奖项目中,近70%由4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技术人才领衔完成,其中有54名“80后”人才完成一等奖项目,年龄最小的只有30岁。
获奖项目在智慧交通、光电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展现出厦门市培育新质生产力带来的蓬勃活力。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自主研发“基于车辆扫描的中小跨径桥梁服役状态快速检测评定关键技术”,引领了国内外交通基础设施防护技术水平发展;乾照光电等单位联合研发的高光效高可靠性薄膜芯片及智能照明关键技术,自主开发出的创新性产品绿光芯片转换效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准,部分处于国际领先;厦门大学、狄耐克智能科技等单位联合研发“面向智慧城市的低开销AI模型训练关键技术及应用”,为绿色低碳转型下的AI模型高效训练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不少获奖成果创造了巨大商业经济价值。例如,厦门天马微电子研发的高刷新率高屏占比的智能机显示屏产品已全面量产,2021年至今消费品显示市场出货量全球领先,商业经济价值超104亿元;华侨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生物基先进碳材料创制技术创制先进碳材料,已成功应用于能源存储、汽车配件、航空航天、多晶硅冶炼、石油化纤、食品医药等行业,显著推动生物基碳材料领域高端产品升级和行业科学技术进步,有力支撑厦门市新材料与新能源战略新兴起的产业,有望拉动千亿级产值的国民经济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文/记者 吴君宁 通讯员 陈君玉 唐燕婷 图/受访单位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