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方安装有下模具,且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成型腔;伸缩气缸,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模具的侧面,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板;包括:所述活塞板外侧的下模具内开设有固定腔,所述成型腔的中心处设置有吸附腔;所述固定腔上方的下模具内开设有输气通道,所述固定槽的内壁焊接有金属薄板。该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在塑胶产品成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两种材料的产品同时脱模,避免因二次成型的材料粘连性较强,而造成脱模过程中裂开的现象,并且在注塑过程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9988282 U (45)授权公告日 2023.11.10 (21)申请号 3.9 (22)申请日 2023.06.05 (73)专利权人 苏州万利康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地址 215538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 锦绣大道59号1幢 (72)发明人 尹福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通市集优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651 专利代理师 陈勐哲 (51)Int.Cl. B29C 45/14 (2006.01) B29C 45/34 (2006.01) B29C 45/40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 塑胶模具,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方安 装有下模具,且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成型腔;伸 缩气缸,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模具的侧面,所 述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板 ;包 括:所述活塞板外侧的下模具内开设有固定腔, 所述成型腔的中心处设置有吸附腔;所述固定腔 上方的下模具内开设有输气通道,所述固定槽的 内壁焊接有金属薄板。该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 模具,在塑胶产品成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两种材料的 产品同时脱模,避免因二次成型的材料粘连性较 强,而造成脱模过程中裂开的现象,并且在注塑 U 过程中能够去除原料中的气泡,防止影响产品成 2 型后的质量,保证产品的完整性。 8 2 8 8 9 9 1 2 N C CN 219988282 U 权利要求书 1/1 页 1.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设置有上模具 (1),所述上模具 (1)的下方安装有 下模具(2),且下模具 (2)的内部开设有成型腔(3); 伸缩气缸 (4),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模具 (2)的侧面,所述伸缩气缸 (4)的输出轴上固 定连接有活塞板(5); 其特征是,包括: 所述活塞板 (5)外侧的下模具(2)内开设有固定腔(6),所述成型腔 (3)的中心处设置有 吸附腔(7); 所述固定腔 (6)上方的下模具 (2)内开设有输气通道(12),且输气通道 (12)远离固定腔 (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 (13)的内壁焊接有金属薄板(14),且相邻的固定 槽(13)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5)相互连接。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 ,其特征是 :所述活塞板 (5)的边缘处和固定腔(6)的内壁紧密贴合滑动,且固定腔 (6)的一端和吸附腔(7)相互连 通,并且吸附腔(7)的顶部为漏斗状。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 ,其特征是 :所述吸附腔 (7)边侧的下模具 (2)内开设有固定通道(8),且固定通道 (8)远离吸附腔(7)的一端设置有 连接腔(9),并且吸附腔(7)通过固定通道(8)和连接腔(9)相互连通。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通道 (8)和连接腔(9)以吸附腔(7)的中心为中点等角度分布,且连接腔 (9)的顶部活动设置有密 封板 (10),并且连接腔(9)上端直径大于其下端直径,同时密封板(10)和连接腔 (9)相互吻 合。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 ,其特征是 :所述密封板 (10)的下端面固定有固定杆(11),且固定杆 (11)的外侧缠绕有弹簧,并且密封板(10)和固 定杆(11)均与连接腔(9)为纵向的滑动连接。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 ,其特征是 :所述固定腔 (6)的另一端通过输气通道(12)和固定槽 (13)相互连通,且相邻的固定槽 (13)之间通过连 接通道 (15)相连通,并且金属薄板(14)和连接通道(15)的中轴线 页 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部分塑胶制品采用两种不同的材料注塑成型,因此就需要将部分产品做初步注 塑,当成型后取出放入另一模具中,再通过注塑的方式来进行包胶,实现二次成型,完成塑胶 制品的加工,例如公开号为CN206106246U的一种二次成型包胶模具,通过二次成型包胶模 具的设置,实现了挂挡金属杆与挂挡手柄的完全结合,通过注塑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 时也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但是该二次成型包胶模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0003] 由于两种塑胶材料成型的时间不同,在二次成型之后,后续的产品与模具之间粘 连性较强,因此在脱模过程中易引起两种材料之间开裂的现象,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并 且塑料远离早注塑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气泡的存在会造成产品不完整的现象,针对上述问 题,急需在原有塑胶模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提出由于两种塑胶材料成型的时间不同,在二次成型之后,后续的产品与模具之间粘连 性较强,因此在脱模过程中易引起两种材料之间开裂的现象,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且 塑料远离早注塑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气泡的存在会造成产品不完整的现象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 具,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方安装有下模具,且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成型腔; [0006] 伸缩气缸,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模具的侧面,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上固定连 接有活塞板; [0007] 包括: [0008] 所述活塞板外侧的下模具内开设有固定腔,所述成型腔的中心处设置有吸附腔; [0009] 所述固定腔上方的下模具内开设有输气通道,且输气通道远离固定腔的一端设置 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焊接有金属薄板,且相邻的固定槽之间通过连接通道相互连 接。 [0010] 优选的 ,所述活塞板的边缘处和固定腔的内壁紧密贴合滑动,且固定腔的一端和 吸附腔相互连通,并且吸附腔的顶部为漏斗状,将吸附腔内的气体吸入固定腔内部后,可通 过吸附腔的顶部保持产品放置后的稳定性。 [0011] 优选的 ,所述吸附腔边侧的下模具内开设有固定通道,且固定通道远离吸附腔的 一端设置有连接腔,并且吸附腔通过固定通道和连接腔相互连通,吸力还可通过固定通道 传输至连接腔,这样不会带动密封板下降。 [0012] 优选的 ,所述固定通道和连接腔以吸附腔的中心为中点等角度分布,且连接腔的 顶部活动设置有密封板,并且连接腔上端直径大于其下端直径,同时密封板和连接腔相互 3 3 CN 219988282 U 说明书 2/3 页 吻合,当密封板受到气体的推动时可升起,实现快速脱模。 [0013]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下端面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缠绕有弹簧,并且密 封板和固定杆均与连接腔为纵向的滑动连接,通过连接腔的结构可避开吸力时带动密封 板下降,而吹力产生时可带动密封板升起。 [0014] 优选的 ,所述固定腔的另一端通过输气通道和固定槽相互连通,且相邻的固定槽 之间通过连接通道相连通,并且金属薄板和连接通道的中轴线处于同一高度,因此固定腔 另一端的气体可通过输气通道传输至固定槽内,并吹在金属薄板上带动其震动。 [0015] 与现存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具,在塑 胶产品成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两种材料的产品同时脱模,避免因二次成型的材料粘连性较强,而 造成脱模过程中裂开的现象,并且在注塑过程中能够去除原料中的气泡,防止影响产品成 型后的质量,保证产品的完整性,详细的细节内容如下: [0016] 1.当活塞板向左移动时,首先可将吸附腔内的气体吸入固定腔内,这样通过吸力 实现对产品的吸附,保证二次注塑时产品的稳定性,而吸力从固定通道传输至连接腔内部 时,也不可能影响密封板的位置,方便注塑; [0017] 活塞板可将固定腔另一端的气体通过输气通道传输至固定槽内,再通过连接通道 相互传输,这样吹出的气体可与金属薄板接触,并带动金属薄板震动,将震动力传递至成型 腔中,起到去除气泡的作用; [0018] 2.当活塞板反向运动时,可将固定腔内的气体分别传输至吸附腔和连接腔中,一 方面解除对产品的限位,另一方面可推动密封板升起,实现二次成型的产品快速脱模。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俯剖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成型腔;4、伸缩气缸 ;5、活塞板;6、固定腔;7、吸附 腔;8、固定通道;9、连接腔;10、密封板;11、固定杆;12、输气通道;13、固定槽;14、金属薄板; 15、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二次成型包胶精密塑胶模 具,设置有上模具1,上模具1的下方安装有下模具2,且下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成型腔3;伸缩 气缸4,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模具2的侧面,伸缩气缸4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板5;包括: 活塞板5外侧的下模具2内开设有固定腔6,成型腔3的中心处设置有吸附腔7;固定腔6上方 4 4 CN 219988282 U 说明书 3/3 页 的下模具2内开设有输气通道12,且输气通道12远离固定腔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13,固定 槽13的内壁焊接有金属薄板14,且相邻的固定槽13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5相互连接。 [0027] 如图2所示,活塞板5的边缘处和固定腔6的内壁紧密贴合滑动,且固定腔6的一端 和吸附腔7相互连通,并且吸附腔7的顶部为漏斗状,当伸缩气缸4拉动活塞板5移动时,便可 将吸附腔7内的气体抽入固定腔6内,这样子就能够实现一次成型的产品稳定的吸附在成型腔3 的内部,保证注塑过程中的稳定性,当二次成型完成后,可通过活塞板5反向移动,将固定腔 6内的气体传输至吸附腔7内,进而解除对一次成型产品位置的限制,方便整个产品的脱模; [0028]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吸附腔7边侧的下模具2内开设有固定通道8,且固定通道8 远离吸附腔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腔9,并且吸附腔7通过固定通道8和连接腔9相互连通;固定 通道8和连接腔9以吸附腔7的中心为中点等角度分布,且连接腔9的顶部活动设置有密封板 10,并且连接腔9上端直径大于其下端直径,同时密封板10和连接腔9相互吻合;密封板10的 下端面固定有固定杆11,且固定杆11的外侧缠绕有弹簧,并且密封板10和固定杆11均与连 接腔9为纵向的滑动连接,当吸力传输至连接腔9内部时不会影响密封板10的位置,进而不 会影响注塑,当气体进入吸附腔7内部时,可通过固定通道8进入连接腔9内,进而推动密封 板10向上升起,实现对二次成型产品的脱模,当停止供气时通过弹簧的回弹性可带动密封 板10和固定杆11下降恢复原位,以便后续的使用; [0029] 如图2‑图4所示固定腔6的另一端通过输气通道12和固定槽13相互连通,且相邻的 固定槽13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5相连通,并且金属薄板14和连接通道15的中轴线处于同一高 度,当活塞板5受到拉动时,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产品的限位,另一方面固定腔6内的气体可通 过输气通道12进入固定槽13内,并且气体可与金属薄板14接触,进而带动金属薄板14震动, 通过产生的震动能够传输至成型腔3,这样能够去除原料中的气泡,保证成型后产品的完整 性。 [0030] 工作原理:如图1‑图5所示,将一次成型过后的产品放置在成型腔3内,让产品完全 覆盖在吸附腔7上方,之后实现上模具1与下模具2的合模进行注塑; [0031] 通过活塞板5移动将吸附腔7内的气体抽出,实现对产品的限位,当注塑完成后继 续拉动活塞板5移动,便可通过排出的气体带动金属薄板14震动,加速产品中气泡的排出; [0032] 当产品成型后通过吹入吸附腔7以及连接腔9内的气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产品的快速脱 模。 [0033]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做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5 5 CN 219988282 U 说明书附图 1/3 页 图 1 图 2 6 6 CN 219988282 U 说明书附图 2/3 页 图 3 图 4 7 7 CN 219988282 U 说明书附图 3/3 页 图 5 8 8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带头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等六个方面2023年领导班子、部长专题民主生活会“六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4份).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