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27 10:24:15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字体:】【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精密模具的制造是精密塑胶结构件生产和品质的基础。精密塑胶结构件具有“非标准、定制化”的特点,客户对精密结构件的尺寸、外观、功能等的需求首先依赖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并经试模、试产、客户承认后方能转入量产。精密结构件主要使用在于手机、平板、电子书、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领域,为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提供外壳、外观件、内部支撑架及连接件等。
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发展的新趋势、客户真正的需求、材料选择直接决定了相应精密结构件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具体分析如下:
智能手机作为全球移动智能终端最主要的产品。2011-2015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屡创新高,2015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4.3 亿台,同比增加6.2%,预计到2019 年将达到18.62 亿元,增长相对平稳。相对传统手机而言,智能手机对外壳、内部结构件、多功能合成等工艺技术要求更高,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和持续的上涨的速度给精密结构件公司能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多功能化、轻薄化发展的新趋势日趋明显,精密结构件未来也更加趋于精密化、复杂化。
平板也是精密结构件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点。全球平板在2012 年、2013 年两年爆发性增长后,市场热度逐渐冷却,上涨的速度略有下滑,2015 年全球平板出货量约2 亿台,同比下降7.6%。由于平板在技术创新上的滞后,市场上推出的一系列新产品与智能手机在功能上有高度重合性,消费者没有更新平板的需求, 2016 年平板出货量将继续略微萎缩但是仍将维持较高的出货量。但是由于分离式平板的问世和普及率逐渐提高,在2017年后平板出货量会迎来温和上涨。
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一直上升以及大数据时代来临,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和市场规模迎来爆发,且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20.8 亿美元,同比大幅度增长40.54%,预计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0 亿美元。因此,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成为精密结构件企业的新兴利润增长点。
2012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54 亿部,2015 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57 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21.61%。2015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3 亿台,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57 亿台,市场占有率占比31.96%,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出货量占据全球前10 大品牌手机中的7 个位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平板代工产地,在经历2012 年、2013 年和2014 年三年的快速地增长后,中国平板出货量出现下滑。2015 年中国平板市场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10.9%,其预计未来4 年中国平板出货量整体将延续下滑趋势,但是总体依然维持较高出货量水平。
相较智能手机和平板,以智能腕带为代表的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易观智库的统计,2012 年我国智能腕带市场规模为5 亿元人民币,2014 年达到22 亿元,两年增长了3.4 倍,市场发展迅猛。
行业内企业主要的经营销售的策略是获取大客户的订单,因为一旦成为大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充足的订单量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率并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公司盈利空间。
模具是制造多功能精密结构件的基础,客户会依据市场当下消费者的偏好向公司提出定制化需求,公司对模具进行设计、加工、调试及试产后才会进行多功能精密结构件的量产。模具的精度决定了多功能精密结构件的附加值,往往在前期公司需要与客户不断交流和讨论设计的具体方案,对模具进行多次的研发和验证。由于模具与精密结构件的相互对应关系,模具的开发能力决定了企业在行业内生产能力的地位,是公司实现规模效应的先行基础。
目前下游市场终端产品样式繁多。单以手机为例,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系列的产品,每款产品的外观、颜色、质感均不相同,因此精密结构件的生产企业形成以客户产品特色为核心的定制化设计生产能力。由于行业中企业大部分与客户建立长期的项目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期内,行业中公司的研发技术水平需要与大客户的产品设计和样式要求相适应,虽然竞争对手之间工艺大致相同,但是互相间又存在以自身客户的真实需求为核心的差异化技术壁垒。企业的技术优势、生产能力也是以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客户结构而定,因此是以计算机显示终端产品特色为导向的行业。
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短,受终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影响,多功能精密结构件的更新频率也相应较快,下游市场中变幻莫测的产品要求企业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快速反应的生产能力。随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客户经常会对结构件的产量及新产品研究开发具有突发性需求,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研发出模具并生产交货实现用户的订单需求成为行业中建立优势的关键。
精密结构件和精密模具的制造对精度要求非常高,目前已达到微米级别,客户为保证质量会指定供应商的生产设备,往往这些设备需要从日本、德国或瑞士等国家进口,引进成本比较高,企业投入资金量较大。同时,为巩固自身的技术优势,企业要花费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与快速更新的产品需求相适应。
目前行业中技术人员主要以自我培训模式和职校教育为主,高学历技术人员较少。在多功能精密结构件的一体化的进程中,需要匹配专业化的人才辅助生产,高尖技术人群仍然是行业稀缺人才。
在装配的工序上,目前自动化程度仍然不高,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人投入进行生产,产生了大量人工费用,因此人力密集也是行业一大特点。
随着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多功能精密结构件也会迎来大规模扩张,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结构。目前,随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品牌商大力拓展海外业务以及“大健康”、“物联网”的普及,国内手机品牌的精密结构件和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结构件成为新的生产趋势。
以2016 年大可乐、百分之百等手机品牌商倒闭或停产为标志,智能手机的生产门槛变高使得中小智能手机品牌商的生存变得更困难。中小智能手机品牌识别度不高,在销售方面缺少优质渠道商,原本依靠低廉的价格获取客户的营销手段在行业竞争性降价的环境下失去作用,因此利润与市场占有率被进一步压低。
知名品牌商会利用自身规模优势继续扩大再生产,筑起更高的行业壁垒,而随着知名品牌商的出货量增加,对精密结构件的制造商的交货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具备进入大客户供应链条件的中小型制造商会逐渐被边缘化。
苹果作为手机外壳设计理念的引导者,带动了金属手机外壳的发展。 2013年开始,华为、小米、三星等纷纷开始应用金属手机外壳。相较于塑胶结构件件,金属结构件的散热性能好、硬度高、抗冲击能力较强。金属结构件在外加工、触感、
随着国内冲压、纳米注塑、铝和合金压铸等工艺的发展,金属机壳成本不断降低,中低端机型也开始普遍的使用金属外壳。而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中,Fitbit、三星等品牌厂商继续推出更新版的智能手环产品,也逐渐使用金属机身和金属外壳。因此,未来金属元素会在终端产品中的渗透率逐渐提高。
BSIC中经先略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模具市场专项调研及全景评估报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之目的,如有侵犯权利的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
科勒公司携旗下高端品牌亮相2024设计上海打造感官之旅探索优雅生活方式
倒计时1天!秀美巴中·从“新”出发2024巴中推介会即将走进新疆~......
西部运营中心: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二路10号天地时代广场C座12层